2016年高考考试进入倒计时,今年高考考试的一个最大变化是不少自主命题的省份回归全国卷。作为高考考试重头戏的语文学科,考生如何应付?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教育部中小学教程评审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谭邦和授权新爸爸妈妈在线刊发其写作的语文高考考试回归全国卷的应付方案系列文章,以帮助老师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 回归全国卷:基本思路和应付方案 总结高考考试改革的历史经验,可以看出,分省命题和统一命题的交替反复是高考考试改革过程中势必历程的探索,无论是用本省卷还是用全国卷,都是为了推进改革进行的正常调整。今年不少省份回归全国卷,学校和研究部门应高度看重,深入研究,积极调整,做好筹备。 有关的研究主要应有三个方面。 (一)重新定位命题模版 回归全国统一命题,第一面对的就是定位问题。全国卷分为I卷和II卷,二者在总体困难程度、困难程度分布、区别度等各方面需要都有一定量上的差别,题型也有细微的不同。回归全国卷的省份将使用I卷还是II卷,将由教育部最后决定,但假如不提前研究定位,将给备考带来非常大的困难程度。研究实质状况,做好定位,是应付高考考试不可防止的问题。 进行定位,要深入知道本省客观条件,剖析用卷需要。以四川为例,一方面,四川人口海量,高校资源比较丰富,基础教育水平比较高,水平最好,需要试题具备肯定的困难程度和区别度,I卷可能做合适;其次,四川内进步不均衡,分布有不少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山区和文化条件有差异的少数民族区域,这类区域的教育条件比较差,教育水平可能相对落后,假如使用I卷对这类区域的考生来讲不够公平。因此,在这里有一个权衡的问题,需要大家认真调查,细致研究。 为了便于下面的剖析,笔者个人依据我们的认识倾向于定位为I卷。下文或有多处以全国卷I卷为例展开讨论,不再另加说明。 (二)比较命题差异 回归全国统一命题,应付的重点在于比较。本省卷变成了全国卷,有一些需要变化了,有一些题型改动了,有一些困难程度调整了,甚至内容范围也会有一些出入。所以,认真进行比较研究是应付的基本办法。通过比较研究,拟定行动方案。只有看到回归前后的异同,才能找到问题的重点,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扬长补短,做好备考工作。 比较研究不是简单的找不一样,绝不可以走马观花或是浮光掠影,在比较的过程中要有理性的深度。比如,仅仅比较分值设置和题型设计的研究就相对粗浅,是可以由个人完成的普通的比较。做比较研究,应组织一批出色的老师,做专门的、深入的研究,要深入到题目背后,研究考试知识点和设计的关系,理解命题人的命制意图,把要点、考察方法和命题思想联系起来考虑。 (三)调整教学思路 回归全国统一命题,需要进行比较研究,但最后仍要落脚在教学上,备考工作的实践需要回到实质的教学中去。依据比较研究的成就调整教学思路,强化教学实践,才能帮助考生更好地适应全国卷的需要,拉近当地教学和国家评价之间可能存在的差距,让考生在高考考试中展示源于身的真实水平。 教学的需要一方面给教育研究工作者的比较研究提出更高的需要,一方面也给一线教师提出一些需要。对于研究者来讲,研究要服务于实践,要做深做实,要在比较的基础上提出具操作性的教学方案,给一线实践提供借鉴;而对于一线教师来讲,不只要积极研究全国卷考试试题,跟进研究动态,更要加大教学研究,准时改进教学实践。 只有做到准确定位、扎实研究和准时调整,才能有效达成各省卷向全国卷的平稳过渡,推进各省高考考试改革进程。 作者介绍:谭邦和,华中师大文学院古典文学教研室教授,曾任华中师大文学院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主任、文学院副院长、文学院教学委员会主任、华中师大教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并参与国家级教师培训工作。现为教育部中小学教程评审专家,湖北中小学教程审定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明清小说史》、《在文学与文化之间》、《媛诗九美》、《明清小说名篇笺评》、《中国散文大辞典》(副主编及元明清辞条撰稿人)、《历代尺牍小品》(主编)、《古文精华》(主编)、《中国古时候文学作品选》(明清卷主编)、《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初中语文》(教育部师范司组织撰写,第一主编)等。主要学术兼职:中国明代文学掌握理事、中国李贽掌握理事、湖北古时候文学掌握副会长、湖北三国演义掌握会长、湖北水浒掌握副会长、公安三袁研究院顾问、武汉小语会顾问、武昌区中语会顾问。